手串怎么打结啊
手串打结图解,几种方法,打结从此不求人!
相
每当看到别人的巧手编出来的手串绳结,都会很羡慕。每次想要换个绳子,还得到店里去请人穿,特别麻烦。下面来教大家吉祥结、金刚结、凤尾结、平结这四种打结方法,让你想编哪种就编哪种,穿绳不再求人。
吉祥结的打结方法
01
这种节一般用在木质手串佛头下面

02
第一步:做三个环排成十字形

03
第二步:中间的环压住右边的环。

04
第三步:将右边的环如图翻压。

05
第四步:把下面的2根绳子如图翻压到上面。

06
第五步:将最后一个环如图示方向穿出。

07
第六步:平均施力,将环和绳头向四周拉紧。

08
第七步:用同样的方法将三个环和绳头以相反方向翻压穿出。

09
第八步:最后拉紧,完成。

金刚结的打结方法
01
金刚结一般用于佛头下面的珠子之间的区隔,也有用粗线编一串,串一个珠子的,不过放佛头下面的手串,一定要用弹力的,因为编上后,就不能动了。

02
金刚结的打结方法。首先,绿线逆时针绕在红线上,左侧的两结体则为秘鲁 猫柳结。接着,将红线用手指压紧,再拿红线头,穿过绿色线环。拉紧后,重复做下去。

凤尾结的打结方法
01
凤尾结用在最下面的弟子珠前面的收尾的部分,当然也有不加子弟珠直接用凤尾结的,凤尾结外形像个草鞋,行里也说编个草鞋。

02
凤尾结的打结方法

平结的打结方法
01
平结一般用于非弹力线的活动部分,因为编了以后,能够上下移动,是比较活动的一种打结方式。

02
凤尾结的打结方法

选绳子
01
【五彩绳】
很多喜欢藏式的感觉的人都会用五彩绳。五彩绳一般适合108珠的长手串。这种绳子没有松紧弹力,所以在穿绳之后必须要自己打一个平结,用于佩戴时的松紧。

02
【素绳】
素绳分为2种,区别只在于有弹力和没弹力。弹力的一般用在108的手串上,比如小叶紫檀108念珠,不过这个也可以用没有弹力的。大金刚的手串一般也用这种有弹力的。素绳表面有线,比弹力绳子经用一些。

03
【弹力绳】
弹力绳是女孩子喜欢用的,这种绳子的着色使手串更漂亮,不过橄榄核小籽配上透明的线也不错。使用弹力绳建议多股一起用,以免断掉。另外,每个绳子的粗细不同,在串珠子的时候,需要根据自己宝贝的孔的大小来选择相应配置。
手串打结方法收尾是什么?
1、把右边的2股绳穿过左边的的两个绳结。如下图所示:
2、将水晶珠子缓慢移动到左边绳子的顶端,注意不要一次性移动太多珠子,防止珠子脱落,每次移动2、3颗即可。如下图所示:
3、然后拉紧手链左侧的绳结,把左边的2股绳结和右边的2股绳结之间系两个死结,每打完一个节使劲拉拉皮筋检查一下是否会松。如下图所示:
4、然后把多余的绳子剪掉,注意不要剪到绳结,否则手链就会松开。如下图所示:
5、用力把绳结拉到右边第一个穿的珠子的孔里面,这样从外面看就看不到绳结了。如下图所示:
扩展资料
只要是手腕上带的都可以称为手串,不论形状 。佛珠大多为圆的或者椭圆行,有三通佛头。
手串就是佛珠,本称念珠,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,于念佛或持咒时,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。佛珠的起源,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璎珞鬘条缠身的风尚,沿袭至后世,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。
佛珠收尾打结方法图解
1、先将绳子对成如下四耳形状:
2、根据示意图中方向及编号的顺序,取①压②,用②再压①,③压②,④压③再穿①孔道而过,依次打顺时针回向结:
3、打第一遍出来的效果 建议不必将绳子拉得太紧,方面后面调整:
4、按照刚刚的办法顺时针打第二遍的花结:
5、打完第二遍花结的效果:
6、最后对结口进行放松,达到最后的吉祥结效果:
念珠 怎么打结
金刚结。还有就是如意结。
如意结你可以去问问卖十字绣的店家。
金刚结就是:绳子对齐,在手指上绕3道,穿引过去就好了。 这个是别人告诉我的,说是西藏喇嘛教她的
手串的穿法和打结方法
手串的穿法和打结方法,如下:
穿手串需要先将弹力绳绕过引线针并对折,再把全部珠子依次穿入弹力绳,之后放在手上佩戴确定大小。这时需要把弹力绳分开穿入对折的线圈内,再逐渐把珠子移动到绳子顶端。最后可以将绳子打结并拉紧,反复打结后剪掉多余的绳子就可以。
穿手串需要先准备弹力绳、引线针或细铜丝、剪刀,将弹力绳绕过引线针并对折后,将珠子依次穿入弹力绳,直到所有珠子都串好。之后放在手腕上试戴,确定好手串的大小。
确定好手串绳子的长短后,把弹力绳分开穿入弹力绳对折的线圈内,之后逐渐将珠子都移动到绳子的顶端,珠子都移动好后就可以开始打结。
拉紧弹力绳后,将尾部的弹力绳相互打两道重复的单结,打结过程中要拉紧弹力绳。打结完成后剪掉多余的线头,线头保留0.5~1cm左右,最后将线头拉入珠孔内即可。
相关内容
手串就是佛珠,本称“念珠”,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,于念佛或持咒时,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。
佛珠的起源,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,沿袭至后世,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。
在我国,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,最早应始于东晋 317—420时翻译的《木槵子经》,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,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,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。
延至唐代,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,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,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《陀罗尼集经》、宝思惟译的《校量数珠功德经》、不空三藏译的《金刚顶瑜伽念珠经》、义净三藏译的《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》等诸多经典。
该文章由作者:【麦蔻】发布,本站仅提供存储、如有版权、错误、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,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,谢谢!